工行近日宣布入主金盛人壽,該收購標志著首批四家商業銀行入股保險公司的試點接近尾聲。與此同時,平安人壽、新華人壽等銀保市場上的主力也在持續加大銀保產品開發力度。而以百年人壽為代表的新生保險公司,近期亦高調宣布進軍銀保市場。
分析人士指出,新加盟的銀行系保險公司可能“攪動”銀保市場格局,這一領域競爭的白熱化趨勢再度加劇。在這輪競爭中,銀保市場的“游戲規則”已開始由“市場占有量”制勝向“高內涵價值產品”轉移,保險公司銀保業務結構升級迫在眉睫。
工商銀行日前宣布將斥資12億入主金盛人壽,收購完成后,金盛人壽將更名為工銀安盛人壽保險有限公司。工行行長楊凱生稱,工行龐大的營銷渠道、網點之外的網銷與電銷等渠道、axa安盛的產品技術市場經驗等優勢,是市場上任何一家合資壽險公司都無法具備的。
工行目前已與國內超過50家險企簽署銀保業務合作協議。加之此前中行、交行、建行先后獲批入股保險公司,銀行系險企在不斷“壯大”,壟斷之憂也隨之升起。因為銀行已成為保險公司產品的主要銷售渠道,推動著保費收入的快速增長。分析人士稱,少數銀行進駐保險市場,圈地意圖明顯。
對此,工行董事長姜建清表示,工行和其他保險公司的合作還會繼續,因為入股金盛保險,并未作出排他性的安排。百年人壽北京分公司副總經理安慶濤認為,幾家銀行入主保險公司,更多的考慮應該是資本構架的完善,只要不排他,不關起門來只做自家保險公司的生意,那對其他保險公司而言就還有競爭生存的余地。
安慶濤表示,具備強大實力的銀行系險企將加劇銀保市場的洗牌。在這種情況下,其他保險公司應該思考如何強化自己的銀保業務,自身的提高更為關鍵。
同窗競爭倒逼結構升級
“誰占領銀行的銷售渠道,誰就在保險市場中占據主動。”這是銀保市場的法則。目前一家銀行代理銷售多家保險公司的銀保產品的現象較為普遍,“同窗競爭”的壓力對于各家保險公司而言不言自明。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銀保市場的競爭還較為初級,各家公司產品功能嚴重同質化。而由于大保險公司較易與銀行合作,其“費用支出”相對較低,更加擠壓中小保險企業的生存空間。
百年人壽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姜京表示,“同窗競爭”加劇導致銀保業務盈利能力下降,這反過來會促使銀保結構升級,險企會主動調整結構,在期繳保障型產品上發力,這將有助于險企完善自己的長期戰略規劃。這個轉型能否成功考驗的是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投資、服務等方面專業能力。
某壽險公司高管表示,雖然期繳業務帶來的直接利潤不如躉交快,但是保險市場畢竟是長線為王,期繳業務給保險公司的資金利用靈活余地更大,在投資空間的運用上更為寬泛。
安慶濤認為,在較為混亂的競爭過后,銀行在銀保產品的推出方面,應該會以1-2家保險公司產品為主,其他保險公司產品在保險產品功能上做補充,形成較為周全的保險業務覆蓋。而這個過程中,不被市場認可的一些險企,勢必要退出銀保市場。
來源:[ 中國證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