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的每一個錢袋子,都正在被收緊。
地方政府的錢袋子包括國開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信托計劃、財政部代發地方政府債券、城投債等,其中商業銀行貸款、信托計劃和城投債最為普遍。
銀監會主席尚福林在2013年陸家嘴[10.02% 資金 研報]論壇上公開表示,截至2013年一季度末,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余額為9.59萬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14%。
如果采用國家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在2013年3月政協分組討論時透露的數據——中國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負債在15萬億到18萬億——來計算,平臺貸款約占總債務的53%-64%,仍為地方債務的最主要融資渠道。
2012年3月,中國銀監會要求商業銀行對地方融資平臺貸款進行分類管理,實行總量控制,確保貸款余額只降不升。因此,地方政府資金來源轉向銀行間市場的城投債、信托等。
一位承銷城投債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城投債到了發改委就沒有不批的,最多是砍點額度,或是時間上拖一拖。”
2002年至2010年間城投債發行主體多為地級市,占比67%,其次是省及直轄市,占比33%,而縣級主體發城投債只有1例。
而此后,縣級市和開發區也加入了發債大軍。2011年到2013年3月,發行主體為省級占比19.52%,地級市70.25%,縣級市及開發區29.74%。
“市一級的發完了,開始發縣一級,大家真的開始怕了。”一位保險公司的債券交易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據其透露,2013年上半年,保險資金對城投債越發精神,已經完成了城投債由低評級向高評級的置換,只選擇AA+級以上,發行年限在三年以內的品種。
根據宏源證券[0.98% 資金 研報]分析師鄧海清的統計,城投債余額較多的省份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江蘇、北京、浙江、上海、天津分列前五位,中西部地區中,安徽、重慶、四川城投債余額較大。
不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發行城投債:只有地級市、百強縣、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融資平臺才有資格發行,也要求發行主體總資產達到50億,凈資產20億。
對于眾多區縣級融資平臺來說,信托就成為更現實的渠道,雖然融資成本要比城投債高出3%-4%,達到12%左右。
中國信托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我國信托資產規模達到9.45萬億元,政信合作業務規模已經沖到了8000億。
中信信托、華寶信托、中融信托都有專門的團隊負責政府項目。據五礦信托的內部人士透露,2012年,一個不到十人的團隊,在蘇州一個市就做了接近50億的信托。
但監管正在收緊。2012年8月份,銀監會曾對部分信托公司“窗口指導”政信合作,要求平臺貸總量不能超2011年,此外,2012年底也曾傳出銀監會窗口指導暫不批新上報基建類信托的消息。
華潤信托的內部人士透露,當地銀監局只給信政合作很少的額度。在公司內部,只有走銀行理財或同業通道的風控部門才會通過。如果是向公眾發售的集合信托,內部就過不了關。
不過,不少注冊地在小地方的信托在監管上并沒有這么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