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網綜合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日前在接受光明網采訪時表示,在接來下的自貿區中,粵港澳首先獲批的可能性要大一些,畢竟廣東在對外開放方面有著一定的優勢,但也不能說其他地方就不可能。
據廣東省省長朱小丹此前透露,廣東省正在加快推動粵港澳自貿區建設的步伐,總體方案成熟后將盡快向國務院申報。
白明指出,對于廣東來說,是否是叫“粵港澳自貿區”這個也待定。
事實上,當全國關注的上海自貿區方案落地后,其他地方政府紛紛開始籌謀建立各自的自貿區。截至目前,至少已有廣東、廈門、天津、山東、江蘇等省市提出籌建自貿區設想。自貿區的全國藍圖正在逐步勾畫出來;其中廣東又最被市場所看好。
白明表示,廣東和上海在產業模式上并不一樣,廣東與上海并不是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其戰略定位、地域優勢等也與上海不同。白明認為,上海自貿區依靠長三角,主打經濟、金融、航運、貿易中心;而廣東是加工貿易重鎮,但是附加值不高,在國際分工中研發成分偏低,這些方面上海具有一些天然的優勢。廣東自身的優勢在于其開放最早、開放程度高、開放規模最大,未來必須要增強自主研發能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與上海相比,廣東背靠香港這也是它的優勢之一,上海雖然也努力成為金融中心,但目前其發展程度還不能與香港比,廣東在這方面可謂近水樓臺。
白明指出在政策方面,有一些現成的經驗可以直接借鑒上海自貿區模式,比如市場準入機制、行政審批、商事登記、海關監管、檢驗檢疫等管理制度,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方式,這些都是可以直接“拿來”用的。而在產業結構組成方面,上海和廣東并不一樣,所以不會完全照搬上海,會與上海形成一定的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