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股市與企業債券市場的復蘇,對壽險業資本狀況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歷史最低的無風險利率水平引發政府債券的急速升值,也有利于壽險業資本基礎的改善。在此背景下,全球壽險行業的資本狀況有顯著改善,已恢復至危機前水平。
2010年,全球經濟延續2009年下半年的復蘇勢頭,新興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領先發達經濟體。imf預測,2010年全球經濟增速約為4.8%,較2009年的-0.6%有明顯改善。美國、歐盟和日本的經濟增長在2%-3%左右,新興市場則快速增長7%以上。在此環境下,2010年全球壽險市場重新回歸增長態勢,保險監管繼續強化,各公司也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努力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全球強化保險監管力度
在全球金融業加強全面監管的背景下,各國保險監管部門加強了對現行償付能力規則的討論和修改,進一步增強保險公司的財務基礎并提高其對多種金融風險的應對能力。
2010年,國際保險監督官協會著手建立的全球統一保險監管規則——“國際保險集團監管共同框架” 正式開始進入設計階段;歐盟地區以償付能力為核心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歐盟償付能力ⅱ也已進入測試期。美國通過《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制定了一個新的聯邦監管框架以促進金融穩定;在亞太地區,澳大利亞審慎監管局正在審查壽險和非壽險公司的資本金標準,并有意改進目前標準的風險敏感度;日本金融監管廳計劃在2011年4月起,對所有的保險公司實施綜合償付能力標準。
行業回歸增長
1.新單業務呈現復蘇增長態勢
2010年,新興市場的壽險新單業務繼續強勁增長勢頭。中國2010年新單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0%;越南2010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新單保費較2009年同期分別增長了83%和17%;印度2010年4-10月份的新單保費同比增長高達44%。
一些發達國家的壽險新單業務也在2010年出現復蘇,如英國、美國、新加坡等。截至2010年9月底,英國壽險新單業務年化保費增長率為12.3%,這源于2010年4月,英國政府將法定退休年齡由50歲提至55歲,因而刺激了養老產品和保障產品的銷售。2010年,美國個人壽險新單年化保費收入與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4%,但保單件數減少2%。這主要得益于占據30%市場份額的終身壽險及占41%市場份額萬能險增長的帶動。
2.有效保單保費恢復增長
據瑞士再保險分析預測,2010年,全球壽險有效保單保費同比上升4.4%,這將是全球有效保單保費在連續兩年下降后重新回歸增長態勢。工業化國家有效保單保費的實際增長率在2010年隨著經濟的回暖、資本市場的穩定而逐步恢復,由2009年的-0.8%上升至2010年的2.7%。新興市場有效保單保費實際增長率將由2009年的4.8%上升至2010年的16.7%。
3.盈利能力有所提高
全球股票市場在經歷2010年年初小幅下挫和年中波動后,在下半年穩步回升,為保險公司利用資本市場的投資來提高公司盈利創造了有利條件。雖然全球主要保險集團2010年年報還未公布,但各公司2010年1-9月份的經營利潤較去年同期都有所提高,其中,荷蘭國際集團和美國大都會都實現了扭虧為盈,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 2010年前三季度的凈利潤較去年同比增長達139.7%。
4.資本水平進一步提高
2010年,全球股市與企業債券市場的復蘇,對壽險業資本狀況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歷史最低的無風險利率水平引發政府債券的急速升值,也有利于壽險業資本基礎的改善。在此背景下,全球壽險行業的資本狀況有顯著改善,已恢復至危機前水平。
全球壽險公司在2010年紛紛籌集資本,進一步推動了資本水平的上升。籌資方式包括以下兩種形式:一是歐美壽險公司主要通過出售部分業務進行融資。如aig將其日本alico子公司賣給美國大都會人壽,將其他日本業務出售給了保德信,并將友邦保險通過香港上市進行分拆。安盛將其大部分英國業務出售給了英國resolution投資集團;二是亞太區壽險公司積極通過首次公開發行進行融資。紐約泛歐交易所發布的2010年上半年全球資本市場ipo及二次融資統計報告顯示,在上半年全球十大ipo排行榜中,亞洲保險企業占了3家,分別為日本第一生命保險、韓國三星生命保險以及韓國大韓生命保險。截至2010年10月底,亞太區共有650項ipo融資,融資總額達1024億美元;其中,日本的第一生命、韓國三星生命保險、韓國大韓生命以及aia的ipo融資總額約為374億美元,占亞太區ipo融資總額的36.52%。其中,aia進行ipo融資后,融資金額為205億美元,占其總股本的比重達到了67.1%。
公司積極調整經營策略
為了確保在復雜環境下的可持續發展,國際各大保險集團在業務領域、經營區域、成本控制、組織架構和產品設計等方面積極調整經營策略,以進一步提高收益、減少風險,保持行業領先地位及市場份額。
一是積極整合業務,強化核心領域。2010年,全球部分大型保險集團進一步整合公司業務:逐步退出非核心業務,把精力集中在能給公司帶來更好成長機會的核心領域上。例如,荷蘭全球保險集團表示,在2010-2015年期間會更加關注優勢較大的養老金和企業年金兩項核心業務。該公司在2010年9月重組英國區業務,將市場價格競爭激烈、缺乏利潤空間的第三方養老金管理業務出售,集中精力在傳統壽險和意外險業務上;美國大都會人壽將原有的團體壽險業務、個人壽險業務和汽車家庭保險業務三者合并,形成了整體性的美國本土業務,重新按產品類型分為壽險、年金、雇員退休金計劃和汽車家庭保險四個部分,成功地提高了經營效率。
二是關注潛力市場,發展創收區域。荷蘭全球保險集團2010年把資金分配到收益與長期回報率較高的中東歐、亞洲以及拉丁美洲;蘇黎世金融服務集團計劃在近兩三年,將亞太區占全球壽險收入的比重由目前的7%提高到20%,設定主要目標市場為印度尼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三是加強成本控制,降低費用支出。在經濟緩慢復蘇的背景下,全球各大保險集團對成本費用進行了嚴格的控制。荷蘭全球保險集團繼2009年在美國地區通過裁員800人而實現縮減2億美元成本后,提出2010年,在美國地區再減少1億美元的開支,其總目標是在2011年,將全球業務總費用縮減25%;荷蘭國際集團除當前的成本削減計劃外,在2010-2012年的3年間,每年還將再節約3.75億美元成本;英國標準人壽在2010年實施了1.61億美元的成本控制計劃,其中包括裁員600人,僅愛丁堡總部就從it等部門裁員480人。
四是優化組織架構,適應戰略發展需求。部分壽險公司為滿足業務發展及市場競爭需求而調整優化了原有組織架構。以韓國三星生命為例,2010年12月,三星生命表示,為發展成為跨國企業,提高海外事業推進能力,公司正實施組織架構調整,原來的海外事業部將擴大為海外事業本部,旗下設立企劃部和支援部。此外,一些日本主要壽險公司也增設了一些部門來提高公司的運營支持。如日本生命新設了“事務支援中心”,受理來自業務員的緊急性較高的保全、新契約事務等手續,以提供迅速的保單服務。
五是重新設計、修訂和精簡整合產品。2010年,全球壽險公司更加關注產品的開發及調整。歐美壽險公司通過重新設計、修訂產品和調整定價來控制風險,降低準備金需求,提高資本充足率。一些壽險公司,如英國標準人壽和瑞士人壽,在監管和信用評級機構的壓力下,已重新設計具有最低收入保證的產品,將產品中的保證和選擇權減少,從而減低這些產品的準備金要求;另一些公司則選擇直接取消這類產品。亞太壽險公司則偏重通過精簡整合產品、提高產品透明度來迎合消費者,這在日本和中國臺灣的主要壽險公司中,表現較為突出。
來源:[ 中國保險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