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3年度交強險數據已經披露完畢。現有的50家獲得交強險經營牌照的公司整體實現盈利2億元,但其中9家經營交強險的外資險企全面虧損,無一盈利。
賠付率較高 虧損是必然
截至目前,國內共有9家外資保險公司獲得交強險牌照,分別是利寶財險、富邦財險、中意財險、美亞保險、安聯財險、中航安盟財險、三星[微博]財險、國泰財險、現代財險,其中前兩家于2012年獲批,后7家是2013年獲批的。總體而言,9家外資險企經營交強險業務時間不超過兩年。各家公司2013年度虧損額各有不同,分別是,利寶財險4334萬元、富邦財險1201萬元、中意財險89.98萬元、美亞保險897萬元、安聯財險1006萬元、中航安盟財險2045萬元、三星財險2819萬元、國泰財險3801萬元、現代財險21.32萬元,總計虧損達1.62億元。
富邦財險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保險報》記者,賠付率是衡量經營交強險盈虧的重要指標,其計算公式是用賠款除以已賺保費,數值越大代表虧損越多。據記者統計,這些外資險企的2013年度賠款支出分別是:利寶財險6914萬元、富邦財險2110萬元、中意財險19.84萬元、美亞保險2萬元、安聯財險219萬元、中航安盟財險1906萬元、國泰財險3338萬元、現代財險24.83萬元,而上述各家險企的已賺保費分別是6246萬元、3079萬元、35.22萬元、3萬元、122萬元、3077萬元、3601萬元、38.04萬元,因此,上述各家險企的賠付率分別是:利寶財險110.7%、富邦財險68.52%、中意財險56.33%、美亞財險66.67%、安聯財險179.5%、中航安盟財險61.94%、國泰財險92.70%、現代財險65.27%。
根據上述統計,可以推算出9家外資險企賠付率情況分為兩個層次:賠付率在50%-100%之間的有富邦財險、中意財險、美亞保險、中航安盟財險、國泰財險、現代財險6家;賠付率超過100%的有利寶財險、安聯財險、三星財險3家。由此可以看出,9家外資險企的賠款支出幾乎占用了已賺保費的大部分,甚至還超過許多。
從中保協披露的數據可以看到,計算本年度累計虧損需要用已賺保費減去賠款支出,再扣除經營費用,加上分攤的投資收益,從而得出本年度的經營情況。由于各家公司分攤的投資收益能夠彌補虧損的額度較小,所以從統計數據來看,各家形成虧損是必然的。
兩大主因導致虧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助理王國軍教授表示,外資險企經營交強險,目前虧損很正常,因為保險公司要進行前期投入,比如建立相應的信息系統并接入車險信息平臺的成本,組建交強險團隊增加的人力成本,精算、財務會計等一系列的“菜單成本”等等。中資保險企業經營交強險這么長時間仍大面積虧損,對于剛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險企來說,虧損可以說是很正常的現象。
王國軍表示,無論是交強險、商業車險,還是其他財產保險、人身保險,外資保險經營都需要一個本土化的過程。到目前為止,外資公司在本土化方面做得并不是很好。任何外資公司到當地經營,都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形,如果外資公司不能很快并很好地適應環境,打開市場并獲得理想的利潤將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對此,富邦財險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外資經營交強險虧損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個是規模。盈利與否關鍵在于所收的保費和3個成本之間的關系。這3個成本分別是:固定成本投入,包括設備、系統、人力等;變動的成本,是指為取得業務所花費的招攬成本;賠款。保費收入大于這3個成本就盈利,否則就虧損。目前,每個公司狀況不太一樣。另一個是業務質量。交強險是必需的、非空白的、完全競爭的市場,對于非新車來說,都已經有保險人為其服務,外資相對而言難以進入。通常最容易撼動的是一些質量不好、別人也不是很想要的業務,而這部分業務風險相對較大,容易造成虧損。
上述負責人表示,就富邦財險自身而言,無法盈利的原因實際上是規模。因為現在規模還不夠大,所以前期的投入無法被有效攤銷,加之開辦交強險時間短,相比經營了多年的中資企業,就全國性規模來看,這個差距還是相當顯著的。
外資險企須發揮自身優勢
盡管2013年度交強險數據顯示外資全線虧損,但是王國軍對此并不悲觀。他告訴記者,雖然短期內虧損,但是長期來看,外資險企經營交強險業務仍然是劃算的。從算大賬的角度來看,外資險企經營交強險,可以帶動商業車險和其他保險業務的發展。
王國軍還認為,雖然“水土不服”,但外資險企仍然具有自身獨有的優勢。外資保險公司大部分業務是為其母國在華企業服務,如果能夠利用自身與母國或者資本國的企業關系優勢,也有很好的發展前景。比如韓資險企與韓系車商、4S店等形成一系列綜合服務,就能夠將其外資優勢凸顯出來。這種優勢并不限于交強險,而是整個車險和產險。此外,外資保險公司經營車險利用母國成熟的產品、技術和服務優勢,可以有很多創新,比如像韓國現代的一款保險產品,當韓系車市場價格在一定的時間內跌去一定比例,保險公司就會賠償車主價格下跌的損失,這個產品就很受喜愛韓系車主人士的歡迎。
談到外資經營交強險何時能夠扭虧為盈,王國軍認為,這個時間尚不可預期,因為這涉及整個交強險外部大環境與公司自身的內部管理兩方面。目前,在外部大環境方面,經營交強險業務所繳納的營業稅較高。據統計,這些年來車險所繳納的營業稅幾乎相當于交強險的虧損總額,從“不盈不虧”的經營原則來看,交強險業務實際上是一種公益業務。所以,如果營業稅減免或者實行“營改增”,則交強險的盈利是可以期待的。另外,還要看公司的內部經營,比如中資公司中平安產險就開展得很好,在盈利不多的險企中具有標桿意義。
以公司個例來看,富邦財險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富邦財險在選擇地區分布時,選擇了廈門、重慶、大連是有原因的:海西地區品牌知名度比較高;大連是海濱城市,經濟狀況較好;重慶是中央政府大力開發的大西北城市之一,均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該負責人說,一般情況下,投資者在開辟這個市場前,通常考慮投入產出比,量力投入。可是消費者的思維往往與投資者相反,即消費者先看你規模是否足夠大、投入是否足夠多,再來選擇。總的來看,這3個城市都是中國的二線城市,相比于其他外資公司集中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富邦財險是想將有限的力量集中于自己選中的目標城市,全力做到最好,從而讓消費者更加青睞。
未來,外資險企在中國經營,如果能善用自身優勢,像目前交強險的經營虧損現狀會有所好轉,但要實現“不盈不虧”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來源:中國保險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