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卸任。9年前,56歲的吳定富接替馬永偉擔任第二任保監會主席,正式掌舵中國保險業。這并不是吳定富與保監會的第一次牽手,早在1998年11月保監會成立時,吳定富就曾出任保監會第一副主席。
“臨危受命”
2002年10月,吳定富“臨危受命”出任第二任保監會主席。“在5-10年時間內,要真正把中國保險業做大做強,中國的保險業應該、也有能力為世界的保險業作出貢獻”。在2003年1月全國保險工作會議上,吳定富提出了讓人激動人心的目標。
事實上,吳定富“兌現”了上任之初時的“承諾”。在吳定富執掌保監會這九年,中國保險業從總資產僅6000多億元增長到總資產已達5.75萬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吳定富在今年5月份舉行的陸家嘴論壇上表示:“2010年,我國保費收入達到14500億元,2010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超過5萬億元,是2005年的3.3倍。保險公司146家,比2005年增加了53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興保險市場之一。”
湖北人務實的風格在吳定富的身上多有體現,歷任湖北省廣濟縣副縣長、縣長、縣委書記,湖北省黃岡地區行署副專員,湖北省審計局副局長、局長、湖北省審計廳廳長、國家審計署黨組成員、中紀委駐審計署紀檢組組長、中紀委委員、中紀委常委、中紀委秘書長等職。
從縣委書記到審計廳廳長,從中央紀委常委到保監會主席,吳定富被譽為“最具政治頭腦”的保險監管者,他時常告誡保險業的高管們,要以政治經濟學的眼光來看待保險問題。業內人士形容他低調務實、眼界開闊、思路清晰。
吳定富的“政治頭腦”也為中國保險業爭取到了發展的推動力。2006年6月15日,國務院23號文件《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國十條”)頒布,這被吳定富評價為“這是我國保險業的一件大事,是保險業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跳出保險看保險”
隨著改革的深入,新的問題不斷涌現。吳定富強調,適時適度調整《保險法》,為保險市場規范和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法治架構,已經成為當前保險發展改革的迫切需要。
2004年10月,保監會會同證監會聯合發布《保險機構投資者股票投資管理暫行辦法》,使保險機構投資者直接涉足股市成為現實。在切實防范風險的前提下,保險資金投資涉及銀行存款、國債、金融債、企業債、股票、基金、公司股權以及境外投資等多個領域。
“用開放進取精神看待存在的問題,爭取用20年的時間做大做強中國保險業,做現代中國保險市場的奠基人。”吳定富曾這樣表示。
盡管起步晚,但保險企業在發展中不斷壯大。2003年中國人保財險、中國人壽相繼實現海外上市。其中,中國人壽創造了當年國際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額的紀錄。2004年,中國平安成為我國第一家以集團形式境外上市的金融企業。截至2010年底,共有中國人保財險、中國人壽、平安集團、中國太平、太平洋保險 (601601 估值,測評,行情,資訊,主力買賣)集團5家保險公司在境內外上市。
2007年,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爆發式增長,達2791.7億元,已實現投資收益率為在10%左右。從事審計工作的經歷讓吳定富敏銳地感覺到了其中的風險,“一年賺了五年的錢,非常具有偶然性,一定要看到其中蘊含的風險。”2008年前后保險公司的各種經營風險集中爆發,保監會及時出臺規定,公布《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償付能力逐步變成剛性的、有約束力的監管指標。
在吳定富執掌下,中國保險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逐漸確立了現代保險監管體系和監管法規體系,探索建立 “三支柱”保險監管框架。
“保險業將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抓好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一個市場體系完善、服務領域廣泛、經營誠信規范、風險防范有效、綜合競爭力較強、發展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生活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業。”在今年的上海陸家嘴論壇上吳定富表示。 來源:[ 時代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