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監會25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保險資金權益類投資達13789.43億元,占比13.56%,較6月末下降1597億元。
對外經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李長安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7月份險資權益類投資下降超千億元,或與市值縮水有關。當然,也不排除因為股市震蕩加劇,險資做了一些倉位的調整。
今年前7個月,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101730.86億元,較年初增長9.02%。其中,銀行存款25428.19億元,占比25.00%;債券35615.56億元,占比35.01%;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3789.43億元,占比13.56%;其他投資26897.68億元,占比26.43%。
《證券日報》記者經過測算得出,1月份至5月份,險資加倉股票和基金的金額分別為442億元、709億元、1579億元、1536億元和1963億元。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自6月份以來,股市波動較大,6月份、7月份險資入市資金都出現了超千億元的“縮水”,分別下降1168億元和1597億元。
華融證券保險行業分析師趙莎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險資或在保持一定倉位的情況下,轉向股價比較穩定的藍籌股,而回避波動較大、缺乏業績支撐以及前期受到大幅炒作的個股。
實際上,險資作為股市的“穩定器”,一貫以穩健著稱。隨著市場的逐步探底,先知先覺的險資似乎已經嗅到了投資的機會。
今年上半年,險資不斷加倉權益類投資。《證券日報》記者通過Wind統計發現,已披露中報的上市公司中,有308家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出現保險資金的身影,其中,有151只個股為險資當期新進股票,61只個股獲得增持。險資持股總數達107.42億股,市值約2007.97億元。
151只新進個股中,持股數量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萬科A 、中國建筑、中炬高新,持股數量分別達到15939.97萬股、11485.52萬股、7250.52萬股。
61只增持個股中,南玻A、廣匯能源、晉億實業等46只個股增持股份均超過了千萬股。
據悉,7月份以來,有11家上市公司被險資舉牌,其中舉牌最多的險資分別是國華人壽和前海人壽兩家民營險資。
前海人壽7月份與其實際行動人兩次舉牌萬科,耗資160億元增持萬科10%股份,此后,前海人壽又盯上韶能股份,從首次舉牌到成為第一大股東僅用半個月時間。
此外,國華人壽7月份相繼舉牌有研新材、天宸股份以及國農科技,股份分別占比7.51%、18.13%以及5%。8月份再次舉牌新世界、東湖高新以及華鑫股份,初步計算增持6家上市公司股權耗資25億元。
除此之外,陽光人壽、上海人壽、中國人保也加入了舉牌陣營,分別舉牌鳳竹紡織、中海海盛、興業銀行。
對此,一位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投資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股市震蕩加劇后,會出現一些具有投資價值的超跌股,此外,雙匯發展、青島啤酒等不受經濟周期影響的消費型抗跌股同樣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