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中國保險行業,好似上演了一出熱鬧的宮廷劇。機構主體多而繁雜,市場競爭激烈不失趣味,座次排名交替更迭,一批批“黑馬”不斷涌現。
熱鬧的劇情還將在2013年上演。在這個渠道為王的時代,因為互聯網等新渠道的惹火,新進入者會不斷顛覆原先看似固若金湯的保險市場格局,并將各自所擅長的競爭元素——股東優勢、創新轉型等輸入到這場尚未定局的保險戰役中。
產險向左 壽險向右
已經很難用“冰火兩重天”來概括國內產、壽險行業的發展現狀。
從保監會最新發布的數據來看,2012年,人身險業務(壽險+健康險)實現原保費收入1.016萬億元,同比微增4.48%;財產險實現原保費收入5330.9億元,同比增速為15.4%。
增速差距非常明顯,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然而,若放在一個周期來看,趨勢卻是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雖然2012年人身險保費增速僅是個位數,但相較2011年8.57%的負增長,出現較為明顯的回暖勢頭;而財產險保費增速雖仍錄得兩位數,但較2011年18.5%的增速,已有明顯滑落。種種跡象表明,人身險回暖、財產險向下的趨勢將在2013年延續。
“黑馬”攪動市場格局
在緩慢復蘇的人身險市場,不同規模保險公司的發展,逐漸呈現分化趨勢。
從2012年全年保費收入排行榜來看,盡管仍占據市場八成江山,人身險第一梯隊的7家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已陷入“滯漲期”。
然而,在傳統保險大戶集體滯漲的同時,壽險業的后起之秀們開始粉墨登場,且不斷有“黑馬”涌現,攪動市場格局。
其中,“銀郵系”保險公司首當其沖,引人注目。交行旗下的交銀康聯人壽、農行旗下的農銀人壽、工行旗下的工銀安盛人壽、建行旗下的建信人壽、郵政旗下的中郵人壽,2012年保費均出現爆炸式放量,保費同比增幅分別為:55%、31%、197%、358%、81%。
因為這批銀郵系保險公司的“殺入”,壽險業座次排名重新落定。在60多家人身險公司中,目前已有三家銀郵系保險公司沖入前20名。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中郵人壽已經一躍升至第10名。
銀郵系保險公司釋放出的強勁沖擊波,遠未結束。工銀安盛人壽已經喊出保費排名沖入市場前七的口號,而農行亦高調表示將拿出部分渠道為農銀人壽開展業務(目前農行是代理銀保保費最多的銀行)。
可預見的是,未來三五年,隨著銀郵系保險公司崛起發力,市場座次排名仍將不斷更迭。
爭抱互聯網“大腿”
面對后起之秀的“挑釁”,傳統保險大戶們不甘示弱。無論是第一還是第二梯隊,一眾老牌保險公司們相繼抱起互聯網“大腿”,力圖通過渠道轉型,以謀求利潤新增長點。
就在昨天,中國平安放低姿態向互聯網巨頭百度“示好”。雙方正式簽署聯合發展計劃,自2013年開始進行多層次、立體式合作,攜手建立金融行業互聯網營銷方法論與行業規則。
而在兩周之前,陽光人壽正式入駐京東商城保險頻道,成為第三家入駐京東商城的保險公司。此外,國華人壽、泰康人壽、太保人壽等亦爭相與淘寶網[微博]談合作、攀交情。
據業內不完全統計,2012年全年保險行業包括網銷、電銷在內的新渠道保費收入已超700億元。
諸多實例證明,保險公司正謀求業務與渠道轉型。從營銷模式創新的角度來看,保險代理人“唱主角”的傳統營銷模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銀保、網絡、電話、中介等新興保險銷售模式令不少保險新秀異軍突起,“一條腿”走路的傳統行銷理念行將終結。
上海證券報 記者 黃蕾 盧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