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證信、銀信合作業務后,保信合作正在尋找新的契機。
在銀監會規范“非標準化債權資產”的政策實施一個月后,《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目前部分信托公司業務出現了收窄,拓展新業務模式以及尋找新的合作方將成為信托業有效應對之舉。而實力雄厚的保險資金越來越受到信托公司的關注。
外貿信托官網顯示,4月末,外貿信托與五家保險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此之前,外貿信托已與兩家保險公司達成合作,由兩家險資認購外貿信托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查詢信托產品)。
在業內人士看來,險資與信托公司的合作,或將是一種互補關系。對信托公司來說,保險雄厚的資金實力為信托提供資本保障,而對保險公司來說,信托渠道優勢將提振其投資回報率。“今年很多保險公司將信托當作一個重點,因為信托計劃是目前所有可配資產里收益率最高的固定收益品種。”北京的一家信托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保信合作新機
已經有多家信托公司的信托產品出現了募資不足的現象,存量巨大的保險資金對信托公司來說有吸引力。
為控制表外融資風險,銀監會對銀信業務加大監管力度,銀信合作受挫,使得信托公司開始向保險資金伸出橄欖枝。
今年3月27日,銀監會下發《關于規范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8號文”),對目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中“非標準化債權資產”進行總量限制及相關規范,“非標準化債權資產”包括信貸資產、信托貸款、委托債權、承兌匯票等,融資類銀信合作業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北京一位第三方銷售機構人士透露,受政策影響,近來已經有多家信托公司的信托產品出現了收緊的現象。
普益財富信托研究員范杰認為,8號文的最直接影響是信托公司通過銀行代銷產品的渠道,需要直接向上級銀行備案,這將進一步收緊銀行的代銷渠道。不過,在他看來,政策更多偏向于銀行系信托公司。
北京某大型信托公司人士表示,雖然8號文政策相比之前條款更加嚴苛,但是業務影響并不大。“對我們來說,銀信合作的業務并不是最主要的,大概占業務總量的18%左右,我們有一些通過自己渠道開發的產品,比如基建、證信合作產品,整體看來,業務影響不是很大。”
不過,在上述第三方人士看來,銀行代銷“渠道收緊”對銀行系信托公司的業務來說,可能出現資金募集更加困難的情況。“因為這些信托公司主要依靠銀行渠道,銀行收緊后,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抑或是其業務擴展的一個方向。”
“保險資金存量巨大,這對于信托公司來說非常有吸引力。”深圳某信托公司一位中層說。
另一方面,保險資金也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投資渠道。2012年保險投資收益再創四年以來新低。根據保監會數據,2012年保險投資年化收益率為3.38%,低于2011年的3.6%。監管機構不斷放開險資運用渠道的情況下,保險投資這樣的業績著實令人意外。
去年10月,保監會發布《關于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的通知》,允許保險資金投資境內依法發行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等金融產品。根據保監會相關規定,受托信托公司上年末經審計的凈資產不低于30億元人民幣,符合條件的信托公司僅有平安信托、華潤信托等十幾家。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有保險公司開始和信托公司談合作,根據規定保險公司只被允許投資集合類信托,單個項目投資不能超過20%。”上述北京某信托公司負責人介紹,“一般是中小保險公司參與進來,大保險公司對信托產品的要求很高,要在aa評級以上。”
不少信托公司也開始向保險資金伸出橄欖枝。外貿信托官網顯示,4月末,該公司與五家保險機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此前3月外貿信托已與兩家保險公司達成合作,由兩家險資認購外貿信托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據了解,合眾資管等多家中小保險資管公司正在與信托公司洽談中。
“險資投資信托進展較快,目前不知道到底有多大的體量,但確實很多保險公司在買信托產品。”上述北京某信托公司負責人說。
險資投資面臨兩大問題
信托公司發行的標準化產品的期限較短,不太符合保險公司資產負債匹配的要求。
“保險資金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債券、股票投資。多家保險公司已經把信托、銀行理財、創新型基金作為了重點投資方向,與保險資管、基金、券商資管的專項委托也在快速增加。”合眾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后川表示,在保險資金投資方向變化以后,保險資金亟須解決兩大問題:尋找有能力的投資管理人、在更寬的領域尋找適當的投資工具。
業內人士認為保險資金和信托的合作可實現短板互補。“保險公司聚集了巨額的、可用于中長期投資的保險資金,但由于嚴格的監管控制而缺乏廣泛的投資渠道;信托可以同時連接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產業市場,以貸款、投資、同業拆放、融資、租賃等多種方式為信托資產提供金融服務,保險、信托之間存在著優勢互補、互動發展的關系。”某保險資管人士說。
據悉,相比保險5年甚至10年的周期,信托計劃作為一個短期的融資工具,其周期一般在1.5~2年,資金使用更加方便,而且平均收益率也在10%左右,投資者更加看好。 不過,出于拓寬投資渠道的需要,信托的收益率普遍較高,風險較低的項目較其他投資有吸引力。記者了解到,這兩年,由于資本市場的動蕩,險資由于投資渠道受限,受到嚴重影響,根據幾大險企半年報數據,總投資收益率均不到4%。拓寬投資渠道,分散投資風險顯得十分必要。
雖然兩者在收益和合作模式上有進一步探索的空間,但當前保險和信托的合作還不夠深入,保險資管公司常常遭遇如此尷尬:收益好的信托產品還沒正式開售,額度已經被預約滿了;而信托公司推介的產品往往收益并不高。“打個比方,某國有大型石油集團旗下有自己的信托公司,他們有一個好的信托項目,還未正式發售,集團內部已經預約搶購完畢,不需要再尋找資方了。”上海一家信托公司中層解釋。
新華資產管理公司總裁李全則在公開場合表示,目前信托公司都是標準化的產品,產品期限比較短,不太符合保險公司資產負債匹配的要求,對于一些具體化、個性化的要求還不能充分滿足。
中國經營報 楊晶晶,杜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