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到一周的時間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投公司”)閃電般連番出手,分別向新加坡來寶集團、印尼煤商、美國對沖基金橡樹資本合計投入37.5億美元,涉及農業、能源和金融領域。
金融危機爆發一年,號稱“不抄底不救市”的中投,一反初衷,在全球展開了一輪掃貨大行動,在過去一個月里出手約60億美元,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48億美元的總和。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似乎正在以行動表明對2009年后未來世界經濟形勢的樂觀態度。
在密集的收購計劃背后,中投公司的全球投資組合亦發生轉型,更多地投向資源行業大宗商品和地產項目。
既是基于全球經濟向好的“抄底”動作,又明顯體現著國家經濟戰略方向,中投此番閃電行動引起了海內外市場的高度關注。手握2000億美元資本金的中投,能否撥云見日,玩轉后危機時代的財富游戲?
低調入股“華爾街禿鷲”
總部位于洛杉磯的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是一家相當低調的投資公司,但它很快就會像百仕通(blackstone group,又譯“黑石”)一樣為眾多中國投資者所熟知。9月26日,來自美國投資界的消息稱,中投公司已經與對沖基金橡樹資本達成一致,將向后者投入約10億美元。
通過在全球10個國家14座城市的辦事處,橡樹資本管理著約360億美元的資金,投資領域涵蓋私募股本、房地產和高違約風險債務等。資料顯示,從2004年起,橡樹資本已在中國開始股權投資,2007年3月,橡樹資本正式成立北京辦事處,至今,其在中國投資過的項目包括中國銀行,中糧集團海外運輸船隊、澳門房產項目等。
盡管此前在中國市場已有多項投資,但橡樹資本一直保持低調行事風格,絕少在媒體面前曝光。
這樁交易很容易令人聯想起中投對百仕通的投資。2007年5月,正在籌備中的中投公司下了第一單,斥資30億美元以每股29.605美元收購百仕通集團1.01億股無投票權的股份。不過這顯然不是一次成功的“投石問路”——受次貸危機影響,百仕通上市后股價一路低走。截至2009年9月11日收盤,其股價僅剩13.63美元。
與百仕通不同的是,一貫低調的橡樹資本正在成為2009年金融界盛行的一種神秘游戲的主要玩家。作為美國不良銀行貸款的最大買主之一,橡樹資本與阿波羅管理公司(apollo management)、艾威資本(avenue capital)和中橋投(centerbridge partners)等所從事的業務相類似。這些被稱作“華爾街禿鷲”的投資基金試圖通過購買不良債務的手段,以過去私募基金出價的高折價率(甚至可能是20——30%)收購陷入困境的公司,然后再轉手賣出獲取高額利潤。不過,這種投資具有相當高的風險性,有時數十億美元的投資是否成功,要取決于法官對隱晦的法律論據如何解讀。
一個月出手60億美元
這一次中投并沒有把目標鎖定高收益與高風險并存的對沖基金,橡樹資本只是中投近期的投資標的之一。當其他主權財富基金還在談判時,中投已經用驚人的速度把資金投向了資源類、農業、大宗產品和房地產公司。
印尼最大的煤炭生產商布米資源公司(pt bumi resources )9月23日宣布,中投以債務型工具向其提供了19億美元的投資;
來寶集團于22日發布消息稱,中投將以每股2.1137新元價格,將5.73億股售予中投;
9月18日,外電報道中投公司與大宗商品交易商瑞士嘉能可集團(glencore internationalag)簽署初步合作協議,另外,中投公司還計劃入股房地產商保利(香港)投資有限公司;
更早前,英國知名房地產商歌鳥房地產則表示,已經與包括中投達成籌資協議。
此外,近期海外媒體披露中投可能介入的還包括世行下屬資產管理公司非洲和拉美地區的股權投資業務、法國能源巨擘gdfsuez和suez environnement sa、香港龍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總部位于弗吉尼亞的美國電廠開發商愛依斯公司、法國核能巨頭阿海琺(arevasa)等等眾多公司。加上最新傳出的入股橡樹資本,近一個多月時間里,中投公司已敲定的投資規模已近60億美元。
在g20會議決定繼續救市的時候,中投一個月出手60億美元的閃電行動,留給市場一連串的驚嘆和疑問——選擇此時密集投資的原因是什么?目前是抄底海外資產的時機嗎?是否代表著全球經濟回暖?中投的投資策略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今年以來,中投公司把握市場回穩的有利時機,在通過分散投資時點和資產類型、控制整體組合風險的基礎上,加快了投資進度,并適當加大了資源、能源等行業的直接投資力度。”中投董事長樓繼偉的一番話,或可對中投近期頻繁出手的動因和方向作出解釋。
樓繼偉在中美經濟學家頤和園對話會期間表示,中投預期今年會有相當可觀的投資回報。如果中投能夠獲得不錯的投資回報率,而中國的外匯儲備又繼續攀升,那么公司有可能申請更多的資金用于投資。
樓繼偉認為,整個2009年的投資情況不會太差。因為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都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穩定經濟,而中投也將抓住這個機會,預計今年不會出現虧損。
中投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高西慶也在不同場合對2009年投資形勢表示樂觀:“雖然全球經濟基本面還沒有明顯改觀,但是與去年金融危機全面爆發時相比,國際市場沒有了恐慌,這個因素相當重要。”高西慶表示,世界經濟已經出現觸底的兆頭,2009年中投總體對外投資估計會顯著增加。
據接近中投的內部人士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復蘇趨勢的日益明顯,中投公司正在逐步優化和完善其投資組合。中投管理層希望通過新投資組合的建立,以確保在新危機出現的情況下仍然能夠獲得穩定的收益水平。
此外,高西慶還透,中投公司十分看重日本市場,目前日本市場已出現積極信號,可能要回暖。中投會將一部分資產配置在日本市場,不管是高科技還是房地產,中投都在積極地接觸。密集投資的主動選擇
實際上,中投即將集中行動的信息早在其今年8月發布的首份年報中即有所體現。
中投年報稱,2009年充足的現金頭寸將有利于公司抓住未來可能出現的投資機會,未來投資將采取組合結構,投資方向包括全球公開市場股票、全球公開市場固定收益產品、集中持股投資及另類資產。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所謂另類資產包括了對沖基金、私募股權、大宗商品和房地產投資。
根據年報,中投公司2008年凈利潤為231.3億美元,資本回報率為6.8%,現金比例保持在87.4%以上。其中,境外投資部分的全球組合回報率為-2.1%,總體表現好于其他主權財富基金、大學捐贈基金和養老基金。
不過,成立兩年來,中投公司距實現國家外匯資金多元化投資的目標還有相當遠的距離。年報顯示,中投多元化投資的主要部分股權投資,不到136億美元,只占整個注冊資本的6.8%。中投大部分資產仍是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也就是說,中投沒有進行所謂的多元化投資,而是把大量靠發行國債、國家財政背負沉重利息換來的錢,簡單地放在銀行里。
中投公司的第一筆融資,來源于財政部2007年底以4.3%的年利率發行的價值1.55萬億元人民幣的特別國債,以向央行購買外匯儲備,其每年需支付的利息就高達666.5億元人民幣。盡管中投現已與國家財政部達成共識,將以上繳紅利的形式取代利息支付,但對于如何挽回金融危機前兩筆高調的海外投資的巨額賬面損失,實現上繳紅利,中投管理層面臨巨大壓力。
適時“抄底”配合國家戰略
“中投在用行動說明,現在全球經濟基本處于復蘇的中早期,各國都在積極地發展經濟,正是'抄底’的恰當時機。”太平洋證券策略分析師劉繼偉對時代周報說,“如果太早抄底時間成本太高風險也偏大,如果等到經濟進入繁榮期就沒法以現在這么偏宜的價格購買了,而且那個時候人家也不愿賣了。”
“目前國際商品的價格已較數月前的低點有明顯上升,但考慮到今后全球經濟復蘇的大趨勢,以及長期的自然資源的緊張狀況,現階段仍然是收購海外戰略性資產的較好時機。”一直跟蹤研究中投公司的安邦咨詢研究員李明旭則認為,一方面出于對全球經濟復蘇的判斷,另一方面基于提高收益率的壓力,近期中投在海外大舉投資的行為是勢所必然,也將為其近幾年經營業績的提升提供較為堅實的基礎。
李明旭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無論是中投投資領域的轉變,還是其投資策略的變化,對中投自身經營成績的提升以及國家經濟戰略的執行,都具有積極意義。“中投之所以近期能夠成功運作這么多投資項目,與其明確定位于財務投資者的策略是密不可分的,這種定位有利于其減少海外投資的阻力,而在投資領域上轉向以自然資源為主,也與國家的經濟戰略相合。”
與去年海外投資僅達到48億美元相比,中投的管理層此前已透露,今年的投資規模將較去年增長9倍左右,會達到數百億美元的規模。“這么大的投資規模,需要有一以貫之的投資策略和基本原則來指導,方能取得較好的投資業績。”李明旭說。
【作者:李冰心 來源: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