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鐘為誰而鳴?
面對今年來華爾街金融巨頭的接連倒下,作為國內金融業的監管機構,銀監會、保監會及證監會日前紛紛對各自所轄機構作出要求:謹慎對待美國金融資產。昨日,一位國內股份制銀行董秘辦的處級干部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銀監會已于近日向國內銀行發出通知,要求各行在昨晚之前,上報所持美國金融資產情況的詳細報告。
對于目前國內金融監管部門的摸底行為,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教授表示,目前最怕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
上述某銀行干部對記者表示,銀監會于本月15日向該行發出通知,要求該行上報投資歐美金融資產的情況,“股份制銀行和大銀行應該都要上報的”,雖然這次“屬于突發事件”,但銀行“有什么大事情肯定都要報的。”
有報道稱,除銀監會之外,證監會和保監會也于近期分別要求證券業和保險業機構謹慎對待涉及歐美金融資產的相關投資,證監會要求證券業與歐美投資銀行合作時應小心處理以防范風險;保監會則要求國內保險公司審慎對待所持歐美金融業相關資產。
業內人士指出,這次金融監管部門全面摸底次貸影響,主要是為查清國內金融業受次貸危機影響究竟有多深。
從目前情況看,國內證券及保險業機構涉足美國金融領域投資的,并不算多。在保險公司中,僅中國平安持有歐洲最大保險金融集團之一富通金融集團4.18%股權。在證券業,國內首只qdii基金“華安基金公司”受雷曼兄弟申請破產拖累,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已抵達上海,協調處理華安國際配置基金面臨的危機。相比之下,國內銀行在投資歐美金融資產上更為積極一些,據最新統計,目前已有6家中資銀行主動披露或被曝持有雷曼債券,其中以工行 “觸雷”最多,達1.518億美元。
孫立堅表示,國內監管部門現在最怕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哪怕是一家銀行因次貸危機而倒閉都是不可以的。&
每日經濟新聞 胡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