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仍然較強,但短期內也面臨物價上漲較快、資本流入較多的挑戰。”這是當前國際經濟動蕩背景下,央行行長周小川對中國經濟做出的最新判斷。
在日前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下稱“基金組織”)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第二十四屆部長級會議上,周小川除了作出上述表示外,還預計,中國全年經常項目順差對GDP的比值將進一步明顯下降。
周小川還強調,基金組織應從尋找此次危機爆發的根源出發,調整監督框架和監督重點。同時,應繼續改善份額和治理結構,盡快推動2010年份額改革一攬子方案的生效,切實保障長期資金的來源,以滿足成員國應對危機的需要。
周小川稱,基金組織應繼續深入研究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推動國際儲備貨幣體系多元化,并向著幣值穩定、供應有序、總量可控的方向完善。
“上次會議以來,世界經濟復蘇勢頭明顯減弱,經濟運行下行風險加大,迫切需要加強全球合作。”周小川指出,主要發達國家應盡快出臺明晰可信的中期調整戰略,提振市場信心,抵制貿易保護主義。
對于中國的經濟,周小川認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仍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繼續由前期政策刺激的過快增長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貿易平衡趨于改善。
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GDP增長9.6%,依然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但與此同時,通脹卻在2011年拾級而上,7月份,CPI達到全年最高點6.5%。
周小川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仍然較強,但短期內也面臨物價上漲較快、資本流入較多的挑戰。
對于未來的宏觀政策,周小川稱,未來,中國政府將進一步把握好宏觀經濟政策的方向、力度和節奏,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三者的關系,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來源:東方網 作者:聶偉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