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多達五六千萬份可疑交易報告,這是近日央行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對全國各類金融機構進行反洗錢監測而產生的數據。
這一組數據凸顯了當前中國在反洗錢過程中所面臨的嚴峻性。
商業銀行的矛盾
反洗錢,隨著國際交往越來越頻繁而顯得越來越重要,也正因為如此,反洗錢工作在國家戰略決策體系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國內洗錢犯罪的常見領域包括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等金融機構以及類似支付寶、快錢、財付通這樣的第三方支付機構,以及典當行、拍賣行、貴金屬公司、珠寶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特定非金融機構,還有地下錢莊等。
在近期召開的由復旦大學主辦的2011第三屆中國反洗錢高峰論壇上,公安部經偵局反洗錢處副處長束劍平表示,當前洗錢犯罪主要呈現出跨區域、職業化、網絡化等多個特點。以借助合法金融機構銀行業進行洗錢為例,由于商業銀行與生俱來的企業屬性決定了其是以盈利為目的的,而反洗錢需要增加成本開支,因此與其盈利目的時有沖突。然而,由于銀行業反洗錢起步較早,發展較快,機制也較為健全,因此在反洗錢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一點,尤其顯得難能可貴。束劍平表示,通過一些案件破獲之后的分析發現,地下錢莊網絡化非常嚴重,它能跨地區合作。在公安部查獲的江西7·10專案、四川4·12專案、河南9·18專案中,金融機構都給予了積極配合。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行反洗錢處處長許加銀表示,當前反洗錢工作總體上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反洗錢法律法規基本建立,但目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提升整體的反洗錢效率。
另外,如何解決角色沖突也是一個關鍵問題。目前,國內主要的金融機構的分析監測都在支行完成。但金融機構支行的主要工作目標是利潤,而反洗錢是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讓支行來承擔反洗錢的功能,在角色的定位上存在一定的沖突。例如,如何解決客戶身份識別也是一個重要課題。對此,前幾年總行就發布要求,規定各金融機構應建立客戶風險等級劃分管理制度。但這就給銀行的客戶經理角色帶來沖突,他怎么做風險等級劃分,怎么對客戶進行風險的提示;還有,履行反洗錢義務跟他的利潤目標訴求、每年獎金的考核都構成一定的不一致。因此客戶經理的角色怎么確立,責任怎么劃分,這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反洗錢迫在眉睫
復旦大學副校長林尚立教授表示,當前,我國正面臨貿易摩擦、通貨膨脹、人民幣升值、地下金融泛濫、誠信缺失、社會深層次矛盾凸顯、國際國內多種沖突因素纏結等多重壓力,反洗錢已經被政府監管部門提升至維護國家安全、經濟金融安全的戰略高度。作為一個法律、機制、手段、工具甚至是“非傳統武器”,反洗錢顯得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重要。
2005年10月,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獲批,成為唯一一家冠以“中國”字樣的反洗錢研究單位。今年6月,包括銀行、券商等金融行業的反洗錢從業人員在內的近50名學員獲得了公認反洗錢師協會(Acams)頒發的國際反洗錢師資格證書,成為國內首批獲得此項針對反洗錢資格的國內金融從業群體。
中國反洗錢中心秘書長嚴立新此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大規模內幕交易、欺詐、洗錢和偽造貨幣、信用卡惡意套現,以及利用電信、網絡等金融經濟犯罪行為有愈演愈烈之勢,嚴重危害了金融經濟的穩健運行和社會的總體安全。目前,中國正處于預防和打擊金融犯罪的戰略機遇時期。地下錢莊和非法買賣外匯是人民銀行破獲金融犯罪最多的兩類案件。從人民銀行向公安系統的報案類型看,洗錢類金融犯罪占到36.7%。隨著《反洗錢法》在中國頒布與實施,業內已經建立了預防和打擊金融犯罪的基本框架,各類機構的合規水平明顯提高。在這樣的狀態下,探討如何在法律法規、監管機制、技術系統、人才培養,以及誠信文化的軟環境建設上,尋求有效預防和打擊金融犯罪的路徑、手段和方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不過,就總體而言,目前國內預防和打擊金融犯罪尚處“幼年期”。
“中國有良好的金融創新空間,但有能力和經驗的操盤手的缺失,讓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遲滯。”孫立堅指出這是當前中國出現“錢荒”和“錢流”并存怪局的重要原因之一。具體到目前中小企業的發展困境而言,由于市場結構性調整的政策,市場出現“國進民退”格局。
政府實施貨幣緊縮政策,使得民企的融資渠道更加狹窄。因此,很多中小企業只好無奈地把產業資本從實體經濟中抽離,讓“錢流”轉向虛擬經濟,形成了炒股、炒房、炒文物、炒白酒甚至民間放貸等泡沫經濟的繁榮;而真正需要大力發展的創新型實體經濟則遇到了“錢荒”的困境。針對此問題,孫立堅建議,政府應該給中小企業投資者提供完善的權益保障,針對中小企業定向拓寬銀行信貸渠道和加大扶持力度,為大學生、海歸等創業者解決融資問題。(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來源:南方網 作者:陳晶澤